首頁 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

第110章 達定妃

然而,若僅靠如此,醫學的發展依舊緩慢。因此,朝廷可在全國各地州府設立醫學院。”

韓成主動向百姓傳授醫學常識,避免有誌於從醫之人無處求學的窘境……

其實,他提出的這些設想,是結合了後世的經驗與當前明朝的實際狀況。

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昨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結果。

那晚韓成遲遲未眠,正是因為他翻閱積分時,腦海中浮現出改造明朝、引領其走上新路的宏大構想。

除了工業、技術和設備等,他還計劃在明朝推動醫學進步。

醫學與生產力、科技進步緊密相連,所以當朱標和朱棣前來問診時,他能即刻提出這一建議。

韓成深知,在這個時代推行新事物不易,尤其是醫學領域更是如此。

此時朱棣恰好上門,韓成立即將兩者結合起來——用救治燕王妃徐妙雲為契機,推動醫學發展。

至少朱棣一定會全力支持,畢竟當時親王的權勢和影響尚在巔峰,還未陷入日後“養豬”的困境。

在此種情形之下,若有實權在握的親王支持,尤其是像永樂大帝這般被曆史證實了其膽識與能力的人,此事必然能更進一步發展。

雖不必奢望遍布整個明朝各地皆有所成,但在朱棣的領地內開花結果卻並非難事。

此乃一舉兩得之舉。

既推動醫學進步,又可防止燕王妃徐妙雲過早離世,二者互為補充,互不衝突。

聽罷韓成所言,朱棣目光閃爍,深以為然。此法確實可行。

然而朱標的反應卻與朱棣截然相反。

初聞韓成之策,朱標亦覺眼前一亮。

不過稍加思忖,便察覺到這些計劃付諸實踐的難度之巨。

單論提升醫者地位並確保其生活保障,便已不易實現。

現今醫者雖較普通百姓略高一籌,但相較武勳及通過讀書科考入仕之人,仍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