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這份名單才剛下達到吏部討論,立時便捅了馬蜂窩。
吏部尚書的公房裏,幾位出身士族的侍郎、郎中幾乎要跳起來。
一個從戶部調任過來的崔姓郎中,乃是清河崔氏的旁支,此刻正唾沫橫飛說道:“太子殿下這是什麽意思?登州、揚州是何等緊要的地方,豈能讓這些毫無資曆的家夥去胡鬧?”
“名單上這些人,不是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就是些在衙門裏混吃等死大半輩子,連京畿都沒出過的廢物點心!讓他們去主持新政?這不是拿國事當兒戲嗎?!”
“崔郎中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旁邊一位和範陽盧氏攀得上親的員外郎跟著搭腔。
他搖了搖頭,語氣裏全是憂慮。
“就拿那個登州刺史馬周來說吧,一個普通百姓,一眨眼就提到這麽高的位置,誰服氣?”
“他能鎮住地方上那些根深蒂固的豪門望族?”
“還有揚州的劉仁軌,聽說那人脾氣強得很,不懂得變通,恐怕到了地方上,處處都是坎兒。”
“到時候新政推起來,還不知道要撞多少牆呢!”
他們你一句我一句,把太子提出來的那些人貶得一錢不值。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嫌棄人家出身低、沒背景、資曆淺、性格有缺陷,幹不了大事。
更有些人話裏話外,影射太子這是在拉攏自己人,心思不純。
一時間,吏部衙門裏那叫一個烏煙瘴氣。
這消息,沒多久就傳遍了朝堂內外。
漢王李元昌、趙節那些人,哪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他們一邊悄悄聯係跟自己關係好的官員,讓他們在朝會上找茬。
一邊又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隱秘的門路,把對太子人選的那些擔憂和質疑,送進李世民耳朵裏。
“陛下,太子殿下畢竟年輕啊,容易被人蒙蔽!”一次宗親宴席散了後,李元昌找了個機會,拉著一位跟李世民走得近的宗正寺官員,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