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初到登州時的艱難處境——當地官員阻撓推諉,士族暗中作梗,百姓觀望不前。若非太子在他出發前的那番話,恐怕難以堅持至今。
“馬卿,登州乃我新政試點第一站,重任在肩。”當時太子李承乾拄著烏木拐杖,神色凝重,“你會遇到千難萬阻,但記住,降低商稅吸引商人,改革港口管理提高效率,利益才是最好的說服。”
馬周正是按此方略行事。初到登州,他首先頒布政令,將商稅降至先前一半,並簡化入港手續。這一政策很快吸引了周邊州郡商人前來嚐試。接著,他革除港口冗員,重新編製職責,優化裝卸流程,使商船停泊時間大幅縮短。
“馬刺史,崔別駕又在找麻煩了。”李遠匆匆走來,打斷了馬周的思緒。
崔明遠,博陵崔氏族人,乃長安士族安插在登州的一顆釘子。這三個月來,他百般刁難新政,暗中聯絡本地士族,散布謠言稱新政將使百姓失去土地,甚至煽動過幾次小規模**。
“怎麽了?”馬周麵色如常。
“崔別駕攔下了幾輛運送港口設施的車輛,說木料質量不合格,需重新檢驗。”
馬周笑了笑:“照舊處理,請他指明具體不合格之處,並書麵記錄。若無實據,依《唐律》強行通過。”
觀潮台下的碼頭一片忙碌。一艘高麗商船正在靠岸,水手們熟練地固定纜繩。這是高麗商人金正熙的第三艘船了,滿載絲綢與名貴藥材。
“馬刺史!”金正熙一下船就熱情招呼,“貴港新政實在讓人驚喜,入港手續簡便,碼頭秩序井然,我已決定將登州作為固定貿易港口,還邀請了十幾家高麗商號前來考察。”
馬周欣然迎上前:“金商主遠道而來,辛苦了。商賈會館已為你們準備好住處,明日便可安排交易。”
“太好了!上次貴港引薦的蘇家采購商已與我簽下長期協議,這次我帶了更多貨物。對了,聽說可用商票結算?不必攜帶大量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