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醫神李十珍

第一百七十四回 斷章取義

三個人又是笑了一陣,楊貞貞說:“你說,你剛才到底說沒說過這話?”

“說過,說過,我承認我說過這話,可是……”李十珍剛要解釋一下,就被楊貞貞把話茬搶了過去。

“你承認了就好。什麽解釋的話,就不要說了。反正以後,本大小姐決定就跟著你混了。”

“我靠!這天底還有這樣斷章取義、曲解他人之意的?”李十珍在心裏罵了一句。

李十珍大概是不知道,從古至今,象這樣斷章取義的事情俯拾皆是,簡直海了去。我們在這裏,舉幾個有名例子,看看人們是怎樣斷章取義的,供大家學習參考之用。

比如說,我們常常掛在嘴邊上教育人的一句話,“以德抱怨”吧。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是《論語》的《憲問》篇。

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裏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完全不是這麽回事。如果孔老夫子真是這樣教育我們,那簡直是愚腐透頂了,哪裏還配得上“萬世師表”四個大字?就更不要說什麽“大成至聖先師”了。那事情的真象是什麽呢?

原來,孔老夫子後麵還有話呢,隻是被別有用心者故意給省略掉了,這一省略不要緊,整個意思就全變了。那就讓我們來重讀一下《論語》中的原文吧。

原文是這樣說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