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風聲稍微放緩,王進也答應了他們出外活動的請求。但有一條他們必須遵守,他們的活動範圍隻能是安慶城外各郊縣和鄉村,不許他們踏入安慶城半步。
吳風範一開始還有些不滿,這孩子被他的幾位師長毒害太深,頑固無比的認定想要革命成功,就必須要走城市革命路線。王進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讓王思量等幾個有農村運動經驗的同誌帶這廝到農村裏溜達一圈,回來後他一臉的憔悴,再也沒有提過城市革命路線的事情,反而一改常態撲到了農村運動的研究當中不可自拔。
事後王進特意找來王思量詢問原由,王思量苦笑著解釋。原來吳風範是個標準的城市娃,家裏也不缺錢,跟著老徐鬧革命,一直都隻是在嘴裏喊喊百姓的日子窮,窮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可是,他卻從沒有見識過百姓到底如何個窮法,最多也就是見過安慶郊區百姓的生活狀態,就這也讓他感慨不已,更加堅定了鬧革命的心思。
這次,王思量帶著好友好好的見識了一番掙紮在最底層貧苦百姓的生活狀況,頓時就把吳風範給震住了。雙目所見全部都是破爛的茅草屋,沒有一間象樣點的房屋。等中午吃飯時他們走進一百姓家,拿著銅錢討要了點食物,從沒有見過如此又臭又餿又爛的吃食,他當時聞了聞味道就吐得昏天黑地,哪裏還能吃得下去?
這一躺鄉村行帶給吳風範的震撼是無比強烈的,在回程的路上他一直陰沉著連默然不語,顯然還沒從震撼中回過神來。可是當王思量告訴好友,這裏的情況還算不錯,內陸和西北那邊的情況更為糟糕時,他流淚了。
這就是事情的經過,王進聽了很欣慰,至少吳風範這個家夥能有所改變。其實這廝也是王進十分看重的一位青年才俊,論才能不比王思量差半分。可他卻因為眼界問題和性格太過直白偏激,處世的經驗更是遠不及王思量,這才一直被王思量壓著一頭。但是隻要他肯主動做出改變,相信他未來的前途絕對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