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對自己的新崗位很滿意,比起原先的“人事經理助理”,她更喜歡自己現在的頭銜——拉把手基金會一號服務站的站長。
雖說是站長,可是具體的人員,也就隻有她一名,根據工作安排,接下來這個服務站的工作開展也全都將交給她來負責,比如失業人員的資料登記、生活安排、以及工作規劃。
雖然基金會隻是一個幌子,但是趙真雪覺得既然都擺了攤子,倒不如也順便做點事情,伊凡已經聲明,這棟樓的5層以下都屬於生活區,暫時可以借給基金會使用,至於五層以上……
在伊凡的規劃中,電梯這種東西是不需要的,他對這種上下移動的笨拙的小鐵屋子完全沒有好感,正如他對自己的那片居住空間一樣,他雖然沒有空間幽閉症,但是還是很討厭空間不足的情況。
基金會的性質在基金會的章程裏寫的很清楚,現在就貼在劉妍的辦公室牆上,給那些沒有容身之處的失業者一處容身之地,再主動幫他們聯係工作。
服務站的聯係方式劉妍幾天前就已經在市裏的人才市場登記了,這個服務站暫時可以容納20人左右,不過現在還沒有一個人來。
……
黃明濤,男,40歲。
黃明濤來這座陌生的南方城市已經三個多月了,他原本在家鄉的一處工廠給人當保安,每個月大概1500左右,但是眼瞅著兒子就要讀高中,眼睛一眨可能就要大學了,可是這錢,還是沒得著落。
三個月之前,有一個老鄉介紹他過來打工,當時說是有一個工程缺人,一天給150多,而且不需要懂什麽技術,隻要肯吃苦就行。
“咱別的本事沒有,受點累還是沒問題的。”黃明濤當時這樣說。
那個老鄉跟他算是半個親戚,他回家後跟在村上化工廠上班的老婆商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辭了工作,帶著三千多塊錢和幾身衣服奔向這座千裏之外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