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厚黑學

第21章 厚黑叢話卷三(3)

我發表厚黑學後,繼續研究,民國九年,創出一條公例:“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並繪出甲乙二圖,因知孟子的性善說和荀子的性惡說,都帶有點詭辯的性質。同時悟得:我民國元年講的厚黑學,和王陽明講的致良知,也帶有點詭辯的性質。甚麽是詭辯呢?把整個的道理蒙著半麵,隻說半麵,說得條條有理,是之謂詭辯。戰國策士,遊說人主,即是用的此種方法。其時,堅白異同之說甚盛,孟荀生當其時,染得有點此種氣習,讀者切不可為其所愚。我是厚黑先生,不是道學先生,所以我肯說真話。

力有離心、向心兩種現象,人的心理也有這兩種現象。孟荀二人,各見一種,各執一詞。甲乙兩圖,都與力學公例不悖,故孟荀兩說,能夠對峙二千餘年,各不相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孟荀兩說就可合而為一了。孟荀兩說合並,就成為告子的說法。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任從何方麵考察,他這個說法都是對的。

人性本是無善無惡,也可說是:可以為善,可以為惡。孟子出來,於整個人性中裁取半麵以立說,成為性善說。遺下了半麵,荀子取以立論,就成為性惡說。因為各有一半的真理,故兩說可以並存。又因為隻占得真理之一半,故兩說互相攻擊。

有孟子之性善說,就有荀子之性惡說與之對抗。有王陽明的致良知,就有李宗吾的厚黑學與之對抗。王陽明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把良知二字講得頭頭是道。李宗吾說:“小孩見著母親口中糕餅,自然會取來放在自己口中。在母親懷中食乳食糕餅,見哥哥近前,自然會用手推他打他。”我把厚黑二字也講得頭頭是道。有人呼我為教主,我何敢當?我在學術界,隻取得與陽明對等的位置罷了。不過陽明在孔廟中配享,吃冷豬肉,我將來隻好另建厚黑廟,以廖大聖人和王簡恒、雷民心諸人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