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曆史上研究,得出一種公例:“凡是列國紛爭之際,弱國惟一的方法,是糾合眾弱國,攻打強國。”任是第一流政治家,如管仲、諸葛武侯諸人,第一流謀臣策士,如張良、陳平諸人,都隻有走這一條路,已成了曆史上的定例。然而同是用這種法子,其結果則有成有敗,其原因安在呢?我們可再加研究。
我們在前麵,曾舉出五個實例:(1)管仲糾合諸侯,以伐狄,伐戎,伐楚,這是成了功的。(2)樂毅合五國之兵以伐齊,這是成了功的。(3)蘇秦聯合六國以攻秦,卒之六國為秦所滅,這是失敗了的。(4)漢高祖合諸侯之兵以攻項羽,這是成了功的。(5)諸葛亮倡吳蜀聯盟之策,諸葛亮和孫權在時,尚能支持曹魏,他二人死後,後人秉承遺策做去,而吳蜀二國,終為司馬氏所滅,這也算是失敗了的。我們就這五種實例推求成敗之原因,又可得出一種公例:“各國聯盟,中有一國為主幹,其餘各國為協助者,則成功;各國立於對等對位,不相統屬者,則失敗。”齊之稱霸,是齊為主幹,其他諸侯則為協助;燕之伐齊,燕為主幹,其他四國則為協助;漢之滅楚,漢高祖為主幹,眾諸侯為協助,所以皆能成功。六國聯盟,六國不能統屬;吳蜀聯盟,二國也不相統屬,所以俱為敵人所滅。我國組織弱聯會,我國當然是主幹,當然成功。
現在國際的情形,既與春秋戰國相似,我們就應該把春秋時管厚黑的方法和戰國時蘇厚黑的方法,融合為一而用之,管仲的政策,是尊周攘夷,先揭出尊周的旗幟,一致擁護周天子,把全國力量集中起來,然後才向外夷攻打,伐狄,伐戎,伐楚,各個擊破。蘇秦的政策,是合六個弱國,攻打一個強秦。我們可把全世界弱小民族,看作戰國時之六國,把英法德美意俄日諸強國,合看為一個強秦,先用管仲的法子,把全國力量集中起來,擁護中央政府,以整個的中國與全世界弱小民族聯合,組織一個聯盟會;迨至這種聰盟組織成功,即用堂堂之鼓,正正之旗,向列強一致進攻,他們赤白兩色帝國主義,自然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