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顗望著窗外那日漸西斜的景色,眼神漸漸變得深邃起來,仿佛陷入了沉思,吳質以為這旦榜之首荀顗不過是隨意唬唬人的,所以眉飛色舞的催促道:“荀中郎不會是誆騙我們各位吧,某與文壇中的大家關係親密,若是有了什麽妙賦肯定會第一時間知道……”
曹丕、司馬懿、朱鑠都用期待與懷疑並存的目光望著荀顗,而荀顗好久才從記憶中走了出來,臉上的笑容盡去,出現了思念與落寞的神色,他一時間有些索然無味,隻是淡淡道:“此賦名曰《阿房宮賦》,諸位且聽。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荀顗天資聰慧,對弟弟的信箋向來揣摩多遍,如今能流利的背誦下來也不足為奇,他在吟誦的時候,仿佛可以看到弟弟那慵懶的樣子,他笑起來的模樣最令人感到溫暖……
而原本麵帶得色的吳質聽了這第一段後,已經收斂得意之色,正襟危坐,仿佛在傾聽天籟之音,曹丕、司馬懿、朱鑠也紛紛放下酒杯,慢慢品味這錦繡文章。
等到荀顗用那清朗的聲音吟誦完這首詩後,一時間在場的各位都陷入了寧靜之中,這賦卻不是那種言之無物堆砌辭藻的賦,而是文采與內容兼而有之,可以令人深思的賦,吳質臉上的得意之色全無,他自認為是辭賦大家,但在這樣的賦麵前,他覺得有些自慚形穢。
曹丕擊節而讚,仿佛受益無窮的說道:“今日聞《俠客行》而染俠氣,又聞《阿房宮賦》而思古今,幸甚,幸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