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皇宮別號紫禁城,格局布置同後世的故宮區別不大。當今萬歲尋常時大多在勤政殿處理政務。
大秦皇帝身穿龍袍,灰白的頭發用一根和田玉的簪子束起,坐在禦案之後,身形消瘦但不改威嚴,在他麵前放置本屆科舉應試一榜三人的文章,年老的皇帝眸光犀利,指著拍出的第一名道:“楊和,不愧為天下第一才子。”
“皇上聖明,讀其文章,初看尋常,然越看越覺精妙高深,他用詞精準,無一多餘點綴,不費一點筆墨,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更為難得是他的觀點,銳氣鋒芒,讀之發人深省,又不過於悲觀,激起吾輩讀書人的意氣,上報皇上,下安黎民,闌明富國強國之道,如他所言,天下大同也。”
“朕鮮少見持重的徐卿如此稱讚人。”
“是楊和做得文章好。”
文熙帝領首“朕準徐卿所奏,點其為狀元。”
“萬歲萬萬歲。”胡須頭發huā白的徐大人跪倒“臣在致仕前為國為皇上選次英才,臣死無憾,本次春闈,英才輩出,當時大秦興盛之兆。”
“徐愛卿請起,卿家不辭辛勞,為國選材,朕心甚慰。”
文熙皇帝輕歎“太祖鐵律難為,朕舍不得徐卿家。
“臣老了,機會該留給如楊和一樣的年輕人,太祖皇帝曾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臣敢斷言本屆恩科必出閣臣,必有國之棟粱。”
因科舉會試操勞一個多月的徐大人眸子閃亮,對楊和等人寄托了極大的希望,國之棟粱是他親選的,一生剛正不阿的徐大人於願足矣。
文熙道:“徐卿可有話對朕說?”
“皇上給臣的賞賜尊榮,臣已愧領,臣隻願大秦繁盛昌盛。”
“徐愛卿,真乃國之忠臣。”
對不提出要求的老臣子,尤其是犧牲了兒子懲辦貪官的徐大人,文熙帝對其多了幾分的善意,翻看了幾篇文章,問:“可取了尹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