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聲中,春荼蘼迎來重生後的第二年,慶平十六年。
這個年代,還沒有以火藥製的鞭炮,而是燒空竹,但盡管如此,街頭巷尾的孩子們還是玩得不亦樂乎。
春家今年衣食豐足,自家準備的,還有韓康二人送的年貨多得吃不完。初一的早上,春青陽本來說給大房和二房送點子過去,叫春荼蘼攔住了。
“祖父,去年秋天我生這麽大病,他們都沒來人看過。節前,我聽老周叔說,也給他們送了年禮,可他們都沒有回禮,顯見並不想和咱倆來往,您又何苦巴巴的貼上去?萬一人家賺了點錢,會打量著咱們去沾人家的光呢。”她說。
聽這話,春青陽就有點訕訕的。
春家在他這輩有兄弟三人,一個爹一個娘的親兄弟,後來那兩房絕戶了,漸漸就連來往也很少了。他以為是那兩房人在他麵前抬不起頭來,畢竟他還有兒子,而且是很出色的兒子,因此就不好意思主動上前,現在被孫女一說,暗想親戚之間走成這樣,不禁有點抬不起頭。
春大山在旁邊聽女兒的話有點重了,連忙找補道,“荼蘼,你小時候,你大爺爺一家、二爺爺一家,都是來看過你的。不過,後來日子過得緊巴,人家上門不好空著手,你病著時就更不用說,所以你心裏不能生出怨怪來。”
“沒有怨怪呀。”春荼蘼連忙解釋,“就是吧,咱家也隻是小康。算不得有錢人家。今年過年的年貨雖然多,卻大多是韓大人和康大人送的。今年咱們給了大爺爺和二爺爺家,明年可還給不?那時候拿不出來,人家生了怨怪才不好呢。”
這就是人性。也就是常言所說的鬥米恩。升米仇。給慣了,一旦不給,厚道的人會想。你家是不是今年有困難,說不定來看看能不能幫忙,對之前的饋贈,也會心存感激。但不厚道的人,反倒會恨起你來。而這個世上,不厚道的人數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