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夜市中,行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高空之中花燈焰火,金碧相射。各家各戶在大門之前立起高杆頂掛三盞天燈,一時間,宛丘城變成了一座燈和焰火的海洋。
鄒晨被母親緊緊拉著走在家人的最中間,大家的胳膊用一根麻繩捆住防止走散。一開始她死活反對,然後當她走到大街上發現下元節和元宵節一樣也是人潮人海,主動把繩子捆住了自己的胳膊,她可不想剛穿過來就被拐子給拐跑。
人群中不時有一些俊俏的小道士走過,他們嘴裏念念有詞,一隻手提著一個燈籠狀的皮囊,一隻手將千絲拂塵來回擺動,若是哪個人‘不小心’被這位道士的拂塵掃到便是大聲尖叫一聲:“我被解了厄啦!感謝水官老爺。”
不時有被拂塵掃到的人跪地感謝然後獻上幾文錢,一些老信徒哪怕沒有被掃到也是虔誠地在小道士的皮囊裏恭恭敬敬地放上幾文錢。有些穿戴整齊的小娘子們,會往道士的皮囊裏投上幾角碎銀,然後嘻嘻哈哈的大聲議論這位小道士的容貌,直到小道士臉色發窘,麵色漲紅。更有那大膽的小娘子們,將自己隨身佩戴的錦囊投進皮囊中,而錦囊中寫的必然是自己會在某時某刻在某處等著這位小道士前去幽會。而那些老婆婆們則是麵含微笑互相感慨一下,想當年,咱們也是這樣年輕過,也是這樣活潑俏麗過啊!想當年,那些小道士可是比這些小道士俊俏多了啊。
等到小道士覺得供奉差不多夠的時候,便會趁著別人不注意,打開那些錦囊,然後挑出一個香噴噴的看著順眼的,按照上麵寫的地點悄悄地前去幽會。若是有兩個小道士同時看上某一個地點的時候,自然是先到先得,後到的那位便會心領神會的一笑,繼續從皮囊中挑選下一位。
子夜時分,從四個城門同時出現了四個舞獅隊,他們一邊舞動一邊追逐著前方的紅繡球。等到他們一路舞到了縣城中心的時候,便會在事先搭好的高台上搶奪最高處那個紅繡球。而這四個舞獅隊,年年都是有四個大家族分別讚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