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鬼股

引言

1997年春,5月,杭州靈隱寺,遊人如織、香煙繚繞。這裏原本是西湖湖畔一個幽靜的山穀,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地方,可是當旅遊業成為此地重要經濟支柱以後,山間路上熙熙攘攘的不是高僧大德,而是慕名而來的俗人,或遊山玩水、或求名求利。風君子正是這些俗人中的一個。

時間是下午兩、三點鍾,正是遊人最多的時候。風君子在擁擠的人群中剛走到山門口,就被一群拿著香燭的小販圍住了。“老板,請一柱香吧,靈隱寺的菩薩很靈的,求保佑是不能空手的。”

風君子喜歡研究玄學,卻不是佛教徒,本來並沒有打算拜佛,隻是對傳說中濟公修行的地方有點好奇。也許是受了周圍氣氛的感染,也許是為了盡快擺脫這些小販的糾纏,風君子還是花二十塊了一份香燭,緩步走進靈隱寺。

像靈隱寺這樣的古跡是不允許普通的香客在殿內點香燭的,殿外的庭院中左右各擺了幾個大香爐供遊人燒香用。香和燭是在不同的香爐中供奉的,燒香的香爐有點像電視劇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點燃的香就插在了香爐肚子裏的香灰上,而插蠟燭的香爐像一個小亭子,亭子裏有一排鐵架子做的燭台,上麵有四角飛簷的頂蓋。

風君子雖然供奉了香燭,卻並不誠心拜佛。一路走來隻是草草的將香燭點燃插好了事,很多信徒在供奉完香燭後都很自然的擠在各個大殿門口排隊等待磕頭,風君子也擠在裏麵排隊湊熱鬧。當輪到風君子的時候風君子隻是走到團蒲前麵抬著頭看著佛像鞠個躬,臉上甚至還帶著滿不在乎的微笑。

當時風君子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有什麽錯,後來他的朋友宋教授教訓他:“哪有你這樣賊頭賊腦去拜佛的,要麽你就徹底做一個遊客,要麽你就按照佛教的儀軌好好的燒香拜佛,這不是信仰不信仰的問題,而是尊重不尊重的問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