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泰山縣恢複平靜。火頭被撲滅,死者已焚燒,所有人都有了統屬。包括活著的人。
泰山縣原有四千五百人左右,一夜死了五百多青壯;剩下四千人,老弱婦孺占了大半。
誌願兵收編了三百多比較強壯的,其餘一律解甲為民,歸到民部孫儉、趙諫轄下;最鱉屈的是左敬亭,這個功臣連降將王甫、劉圭都不如,在韓彭手下當了一名大頭兵。
“好好學習軍紀,成為合格的士兵後再說其他。”石青輕描淡寫地把他打發了。事實上,對他的安排石青很用了番心思。這個悍匪武藝不錯,新義軍中隻有司揚、韓彭、孫霸寥寥幾人降得住。不把他製得服服帖帖,以後反倒麻煩。
城內恢複了平靜,丁析陪同劉複來見石青,他們在一間民居躲了大半夜。
劉複臉色煞白,驚嚇得不輕。其實,石青對他印象非常好,孤身入新義軍、從容進泰山縣,似乎很有膽識。如今一見,大不以為然。一經兵火,劉複原形畢露:以前是無知者無畏;如今知道刀兵凶險,性命如草,他吃不住勁了。
石青溫言撫慰一陣,又上了些粥。吃過後,劉複漸趨正常,向石青告辭。道:“泰山事了,複該去了。人多嘴雜,實不宜久留。”
“也好。我送送劉公子。”
石青沒有挽留,考慮到劉複的安危,吩咐道:“侗圖,安排十個子弟騎,護送劉公子回稟丘。”隨後,他喊上祖鳳:“祖小姐。劉公子伯父與士稚公並稱雙傑,你和我一起送送吧。”
石青對劉氏父子很感激,出了城門,繼續前行,一送再送,直到看不見泰山縣城了,才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石青不敢耽擱公子行程,就在此分別吧。”
劉複很感激石青的誠意,誠摯說道:“待北伐功成,可公開來往之時,複與大督護再敘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