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越來越熱鬧,六月下旬開始,大量難民被截留下來,短短十來日,人數突破一萬,成為泰山郡人數最多的一方,這種現象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讓三義連環塢、五大夫寨、諸葛山莊、羊家樓四方舊人成了相對少數。
新義軍最大的危機解除了。原征東軍舊人揚眉吐氣,一臉輕鬆。
“各位。人丁快速增長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問題。這就是糧食!我們必須要弄到足夠的糧食。”六月二十八的軍帥府會議上,石青顯得十分沉重。
泰山郡軍、民兩方頭麵人物盡皆在座。
除他之外,也許沒人意識到,對窮困的新義軍來說,大量人丁代表的不是部屬兵丁,不是勢力擴張,而是負擔,極其沉重的負擔。沒人意識到,他們截留的人口不是一萬兩萬,而將是二十萬人。二十萬張嘴,一天要消耗多少糧食,一千石?兩千石?一個冬天呢?等到明年春上收成下來,還有兩百多天。這需要多少糧食?三十萬石?四十萬石?想到這個數字,石青一陣心悸。
“從此刻起。新義軍正式進入戰時,年滿十二歲的人丁全部動員,為糧食而戰。”
“民部該如何做?”趙諫問道。
“民部第一目標是在七月底前,開耕出二十萬畝新田;八月初,新舊二十六萬畝田地播種完畢。”
趙諫吸了口冷氣。民部現有兩萬六千多人,除去鐵匠、采礦工、老幼婦孺,真正能做農事的不到一萬,農具缺乏,耕牛稀少。完成二十萬畝新墾地,實在艱難。
“諸葛山莊正全力以赴打製農具,民部不用擔心農具。至於青壯勞力,也不用發愁,每天都有上千人來到泰山,還怕沒人使喚?”
陳然疑惑地問道:“石帥,新義軍如此大的動作,莫非料定北伐失敗,新義軍和難民意欲在此紮根?”
“未雨綢繆。陳大人應該聽說過吧。新義軍所作之事,原本就是未雨綢繆。”石青淡淡地回了一句,繼續道:“民部第二目標,秋播之後,每百人組成一隊,進山打獵、采集山果野菜,下水捕魚、挖藕摘菱。將能吃得通通帶回來,釀曬儲備,準備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