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慕聘四人南返速度遠比石青想象的快,對四個使者來說,早一天離開北方,生命早一天得到保障。石青念叨之時,他們已回到廣陵,請見褚衰。
褚衰安排妥當淮南防務,正欲回建康請罪。聞聽白慕聘回返,就將他們一並帶上。
回程之中,白慕聘詳細敘說了泰山見聞,隨後掏出一封書信。“石帥給國丈寫了封密信,請屬下代呈。”
褚衰接過,檢視罷火漆封口,撕開後,幾行瘦弱潦草的小楷映入眼簾,匆匆一瞥,褚衰不僅動容。傳令道:“快走!今夜趕回建康。”
褚衰還未回到建康,有關北伐大敗、褚國丈無能、引咎請辭等各種消息已在江左迅速蔓延開了。消息的始作俑者是江左第一名士、揚州刺史、建武將軍殷浩。
殷浩與褚衰無仇無怨,相反,褚衰對殷浩還有知遇之恩。殷浩如此做,乃大勢所趨,不得不為。
殷浩遭遇坎坷。其父殷羨,在長沙太守任上,貪婪殘暴,終於獲罪,連累殷浩也受廢黜。
背負恥辱之名,身懷青雲之誌,殷浩瀝膽披肝,奮發養望。
說起來,殷浩養望確實有法,與他養望的手段相比,年齡相仿的謝安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絞盡腦汁,一番作勢之後,隱居江夏的殷浩終於獲得謝尚、王濛、庚翼等人的讚譽賞識。謝尚、王濛請他出仕,傲然不就。謝、王歎息:“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庚翼請他入仕,仍不就。庚翼讚道:“殷羨驕奢,不想竟有如此佳兒。”
殷浩名聲鵲起,不數年,隱隱已是江東第一名士。
褚太後臨朝,國丈輔政,褚衰薦殷浩為揚州刺史、建武將軍。白衣一躍至公卿,不知羨煞多少人。但是,這顯然不夠。梟鳧之輩桓溫聲勢日壯,昏庸之士褚衰占據要津,背負士林厚望的天下第一名士屈居其下。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