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其為吾人之口令!”
黎明有亮似天光,射入烏護可汗之帳,一蒼毛蒼鬃雄狼由此光出,狼語烏護汗曰:“……予導汝。”
後烏護拔營而行,見蒼毛蒼鬃雄狼在軍前行走,大軍隨之而行。
此後,烏護可汗又見蒼毛蒼鬃雄狼,狼語烏護可汗曰:“即與士卒上馬。”烏護可汗即上馬。狼曰:“率領諸訇及民眾,我居前,示汝道路。”
此後,彼又上馬同蒼毛蒼鬃雄狼出征信度……唐兀……
——《烏護汗史詩》轉引自韓儒林《穹廬集》
在蒙古草原,大規模的圍獵捕狼都選在冬初,那時遍布山包的旱獺已封洞冬眠。個比兔大,肉肥油厚的獺子是狼喜食之物,也是草原狼的食源之一。旱獺一入洞,狼群開始加倍攻擊牲畜,牧場就需組織獵手給予回擊。冬初,草原狼剛剛長齊禦寒皮毛,這時的狼皮,皮韌、毛新、色亮、茸厚。上等優質狼皮大多出自這個季節,收購站的收購價也定得最高。初冬打狼是牧民工分以外的重要副業收入來源。圍獵是青壯牧民鍛煉和炫耀馬技、杆技、膽量的大好時機,也是展示各牧業隊組織者的偵察、踩點、選場、選時、組織、調度、號令等一係列軍事才能的機會。初冬圍獵打狼,也曾是草原上的酋長、單於、可汗、大汗對部族進行軍訓和實戰演習的古老傳統。千年傳統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當一場大雪剛剛站住,打圍就基本準備就緒。這時雪地上的狼爪印最清晰,狼群行蹤的隱避性大大降低。狼腿雖長,但初踏新雪濕雪,拖泥帶水跑不快,馬腿更長就可大賺便宜。新雪初冬是狼的喪季,草原牧民總是利用這一時機刹刹狼群氣焰,也給受苦一年的人畜出口怨氣。
然而,草原的規律既可以被人認識,也可被狼摸透。這些年狼更精了,一年一打,倒把狼打明白了。狼一見新雪站穩,草場由黃變白,就一溜煙地跑過邊境,要不就鑽進深山打黃羊野兔,或縮在大雪封山的野地裏忍饑挨餓,靠啃嚼動物的枯骨和曬幹風幹的腐皮臭毛度日。一直等到雪硬了,在雪上也跑習慣了,人沒精神頭了,它們才過來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