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史記》是,作者是誰,天朝人十個裏頭有八個能答出來。這得感謝應試教育,填空題必考。
可要問有誰通讀過《史記》,一千個人裏麵也難有一個。林若拙重新投胎,經過古代係統的蒙學教育,對於繁體字和文言文敘述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時再來看《史記》,除有不少生僻字不認得外,內容通讀卻是沒有任何障礙。
《五帝本紀》,說的是從黃帝開始,公孫家族的五位天子。不能說皇帝,這個稱呼是秦始皇發明的,在他之前甭管三皇還是五帝,夏商還是周,中原大地最高統治者統稱‘天子’。
公孫家的第六位天子‘禹’,不算在五帝之中,作為夏朝的開國之君,《五帝本紀》中雖不可避免的提及,但司馬遷還是將他歸納在了《夏本紀》裏麵。
要說文言文介紹家譜,缺點多多。羅裏囉嗦一大堆,看完了依舊雲山霧罩。林若拙怕記了前麵忘後麵,特意給《五帝本紀》做了個家譜表,凡當上天子的,就在名字旁畫顆星。表格作完後整體一觀,一股說不出的感覺從心底漫起。
這份家譜表以它獨有的直觀和數據,無情的撕開了隱藏在溫和華美語言下,一場場血淋淋的帝位廝殺戰。
黃帝一共有二十五個,能姓‘公孫’的,隻有十四個。不能繼承父親的姓氏意味著?林若拙不了解上古時代,但她,至少在她現在生活的時代,一個不被允許姓父親姓氏的孩子,沒有人會瞧得起。
好吧,廢話少說,言歸正傳。五帝的後麵四位,都是黃帝的嫡係後代。確切的說,是黃帝正妃嫘祖所生的兩個嫡子的後代。
正妃給力(鼓掌,必須鼓掌)!別看黃帝繁殖了二十五個男丁,人嫘祖女士不屑一顧,帝位必須傳給我生的,沒得商量!嫡長子,或者嫡次子都行。其他人休想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