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洋1917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萬幹股的見麵禮

張嘉璈心裏也知道中國銀行的鑄幣權是把雙刃劍,問題是去年的京鈔風潮就是因為這個鑄幣權引起的,政府財政部逼著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鈔票墊付軍費,又沒有任何形勢的擔保和製約,變成兩個銀行不斷替政府在墊款。

要知道你每多發行一元紙幣,理論上國庫裏就要有準備金用於隨時兌付的,財政部沒有那麽多銀元做準備金,連抵押的稅收都不夠用,那麽多發出來的鈔票要保證兌付,就隻有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自行墊款,那豈不是個無底洞?

這才是宋漢章、張嘉璈等人想把中國銀行轉為民營商業銀行的出發點,1917年在中國還沒有現代銀行製度,事實上在王庚前世,這張嘉璈1917年擔任中銀副總裁之後,前後花了五年時間才徹底解決了“京鈔風潮”。

在日後張嘉璈擬定新的《中國銀行則例》裏,政府財政部隻能通過發行公債的方式,市場化的用國債從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換來鈔票的發行。事實是用公債做了貨幣發行的抵押品。

好比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法案》規定,美元的發行權歸美聯儲所有。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隻有發行國債的權力。不過美國政府可以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裏做抵押,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係統取得美元貨幣,美聯儲對此不能拒絕。

因此,美國政府實際上是通過發行國債間接發行貨幣,美元的源頭是在美國國債上。大致過程是:首先,由美國國會批準國債發行規模,然後財政部將設計好的不同種類的國債債券拿到市場上進行拍賣,最後財政部講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照單全收,並將相應的美元現金交給財政部。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財政部負責印國債債券,美聯儲負責印美元鈔票,然後財政部把國債賣給美聯儲取得現金,美聯儲通過買進國債獲得利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