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藝術家

021 獨立電影

“對,製片人是德魯-巴裏摩爾小姐,這部電影也的確是獨立電影。”理查德-凱利立刻端坐好,針對顧洛北的問題一一解答起來,態度之良好,讓人不由感歎,這從頭到尾都是顧洛北在麵試理查德-凱利,和原本預想的麵試完全不同!“劇本叫做‘東尼-達克’,你出演的角色就是男主角東尼-達克。怎麽,有什麽問題嗎?”說完之後,理查德-凱利有些緊張。

其實換做其他導演,今天的情況也不會如此。誰讓理查德-凱利是一名菜鳥導演呢,而且還是集資、選角路上碰壁連連的新人。碰上兩世為人的顧洛北這個異類,情況的顛倒也就不足為奇了。

德魯-巴裏摩爾,好萊塢典型的童星範例,年少成名,年僅七歲的她因出演了“E.T(外星人)”這部賣座電影,一躍成為頂級明星,但成名之後的日子讓她備感壓力,迷失了方向,飲酒、吸煙,甚至接觸毒品。在與酒精、毒品的長期鬥爭之中成功走出來之後,德魯-巴裏摩爾拍攝了一係列挑戰尺度的電影,逐漸回到了巔峰,今年上映的一部“霹靂嬌娃”則讓查理的天使們家喻戶曉。值得一提的是,德魯-巴裏摩爾本身就是“霹靂嬌娃”的製片人。

這一次,理查德-凱利在“霹靂嬌娃”的片花放映會上,說服了德魯-巴裏摩爾投資“東尼-達克”這部獨立電影。原本,理查德-凱利是希望德魯-巴裏摩爾出演電影中男主角的老師一角,以德魯-巴裏摩爾的號召力去拉讚助,不想德魯-巴裏摩爾卻對劇本產生了興趣,願意投資,雖然隻是四百五十萬的小成本製作。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好萊塢。當時的好萊塢由所謂的“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製度”。這種“製片人製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製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製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製,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