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藝術家

046 深層探討

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鍾子期總是可以從琴聲中領會到俞伯牙心中所想,這就知音一詞的由來。後來,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懂得欣賞他的演奏了。所以,終生不再彈琴。

顧洛北一直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麽,不管是開設獨立音樂工作室也好,還是拍攝獨立電影也好,他所求的,隻是懂得欣賞他的知音。所以說,知音一名足以,盲從萬名嫌少。顧洛北隻是希望,盡情享受創作音樂的快樂,盡情享受拍攝電影過程的開心,至於是否小眾、是否冷門,並不是他在乎的。

克裏斯托弗-諾蘭心潮澎湃,他此時心情就是如此。倒不是說他就把顧洛北當初他的知音了,隻是說,“記憶碎片”拍攝出來之後,能夠有人如此深刻地理解他當初的拍攝意圖,的確讓克裏斯托弗-諾蘭激動萬分:知音一名足以,盲從萬名嫌少。

“那麽,你認為萊昂納多其實是有心理疾病的,他是故意回避自己真實的記憶?”克裏斯托弗-諾蘭的語氣稍有起伏,但基本還是保持了冷靜。

旁邊的觀眾並沒有聽到克裏斯托弗-諾蘭給予顧洛北的推測一個答案,萊昂納多的妻子到底是不是他親手注射致死的,肯定還是否定?有人就忍耐不住了,不由高聲打斷了顧洛北的回答,直接問道,“諾蘭,剛才的推測是對的嗎?”

克裏斯托弗-諾蘭沒有回答,甚至連回頭都沒有,隻是微笑地看著顧洛北。

顧洛北也好像沒有聽到旁人的提問一般,眼底的神采又亮了亮,眼眸裏那清澈見底的藍色透過睫毛構成的迷霧,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當然!”顧洛北直接回答了克裏斯托弗-諾蘭的提問,斬釘截鐵。

“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有目的性的,而這些目的又是建立在過去記憶的基礎之上。記憶是自我存在的證明,如果記憶丟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人也就消失了。”記憶,其實也算是心理學的一部分,心理學的開山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對記憶、夢境等方麵都有做過研究。顧洛北現在就是心理學係的,對於這些也都是頗有涉獵的,此時說來完全就是侃侃而談,“但我們所以為的那些記憶,是真實的嗎?是否我們會為了忘卻而故意扭曲記憶、是否為了美化自己而修改記憶。也許我們沒有故意去修改記憶,而是潛意識、自我保護的一些為了生存而進化的心理特性,自動地去完成了這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