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一個怎麽樣的劇本?”既然想到了,就直接問出來好了,顧洛北的聲音立刻吸引了瑞恩-高斯林的注意力,他也把視線投向了喬-舒馬赫,顯然對顧洛北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十分期待。
從瑞恩-高斯林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他也很淡定。提起喬-舒馬赫,對於新人來說第一個想法就是商業大片,如果希望一夜成名,這顯然是一個好機會。不過,顧洛北和瑞恩-高斯林似乎對於劇本的質量更為在意,這一點其實從他們兩個人這次聖丹斯電影節上映的作品就可見一斑了。
泰迪-貝爾不動聲色地看了看顧洛北一眼,他也察覺出來了:就像做音樂一樣,拍攝電影,顧洛北也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選擇,至於商業大片、獨立電影、藝術電影都不是那麽重要了。身為顧洛北的經紀人,泰迪-貝爾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注意力也不由放到了喬-舒馬赫身上。
“是一個低成本的劇本,投資不過八百萬左右。”喬-舒馬赫對這個劇本介紹的開頭十分特別,從成本開始說,真是不走尋常路。不過其實想想也正常,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是天天有的,顧洛北和瑞恩-高斯林都是籍籍無名的新人,在聖丹斯電影節的好口碑也才剛剛開始而已,要讓大製作的劇本找上門,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喬-舒馬赫的開篇,反而證明了可信性,也說明了他的誠意:低成本,就意味著演員支出也注定不會太多的。這也是他找到了顧洛北和瑞恩-高斯林重要原因之一。
八百萬的投資的確不算多,比起那些動則上億的大製作,一兩千萬的成本都不能算高。嚴格說來,八百萬的投資也算是獨立電影的成本範疇。不過以喬-舒馬赫拍攝電影二十多年的資曆,這部電影是獨立電影的可能性不大,估計還是有電影公司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