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乃是“人之元”,頭發便是“元之元”。生人見麵,第一印象往往是對頭的依附品——頭發更為深刻。我小時候很納悶某些人的頭發怎麽能奔左右兩個方向而去,隻恨書上沒有這第十萬零一個為什麽。於是,我每碰到熟悉的大人總要愛撫幾下他們的腦袋來體驗,但由於顛倒了禮節,父親屢次厲聲阻止。
上了初中後,同學傳我秘笈,說那非與生俱來,而要後天培養,就寢時要保持挺直的睡姿,這樣一夜以後頭發就定型了雲雲。那個年代流行郭富城的對分,為了效仿,我決心留頭發。在此期間,我無比覬覦一些男生的分頭,一如女人看到其他女人身上漂亮衣服的心理,我恨不得能把他們的頭發搶過來戴在自己的腦袋上。記得老師常說,知識是人家搶不到的,所以那時我常把知識和頭發相提並論。不過依今天的許多學術論文來看,別人搶不到的恐怕隻剩頭發了。
筆挺地躺了60個晚上,中分終於初露端倪,不料那頭發的路仿佛羅布泊,過一段時間後開始模糊,再隔一天索性消失,第三天竟然在頭的左上角重新出現!我估計乃是頭發覺得太突然,一時無法接受。惟一的解決之道是剃短頭發再來一次。
我必須去理發。其實理發是一門精深的學問。首先要挑個好地方,地處偏僻但裝潢豪華的地方一般別去,除非你真把錢當作身外之物;地處偏僻但裝潢比地更貧瘠的地方一般也別去,除非你把腦袋當作身外之物。有了好店,還要有個好人。有的理發師連自己的頭發都處理不佳,推己及人,怎麽能去處理大眾的腦袋?
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一些理發師不是自己的腦袋自己剃,要拜托店裏的同誌,大家互剃。如果一家店裏的理發師都蓬頭亂發,東邊凸起、西邊凹進的,那這小鋪子也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