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古往今來,盜竊曆來被世人所不齒。而盜墓一途更是被列入江湖下五門之首。
江湖下五門能人異士在所多有,數不勝數。與偷香,拍花,金批彩卦,風麻燕雀等不同的是,盜墓已經自成一派。從戰國到現今,盜墓之流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盜墓賊當屬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了。
盜墓賊,按行事手段不同,又分為四個派係,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三國時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隻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隻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與人合作,但獨幹有困難,而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以下的小團體。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之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隻為衣食謀,不去將行業發揚光大
摸金校尉們幹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搜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