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平靜之下
麽?他居然知道?!林若素有些不信,隻是微笑著對 “還請王爺賜教。”
淳王笑了笑,不知為了什麽搖了搖頭,坐回了椅子上:“個子高的那個 儒悄悄地將那個瞎子 儒家裏的家具的腿都鋸短了。瞎子 儒看不到,就憑觸感以為自己長高了。既然他長高了,也就比不過另一個 儒,他就隻能離開雜耍班,而他一個 儒,還是瞎子,離開這裏哪裏還有活路?所以便哭著自我了斷了。”
淳王說完,笑著問林若素:“不知我說得對不對?”
林若素不得不服:“對,對極了。隻是——”林若素還是很好奇,“王爺是怎麽猜出來的?”
淳王的解釋是:“其實這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這些年我四處雲遊,到過不少地方,道聽途說了很多趣事逸聞,這也是那時聽來的。”
聽了這話,林若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他說謊!
這題目是現代心理學家搗鼓出來的,除非還有人也穿越到這個時空了,並且也知道這些題目,還把它們說了出去。不然,這淳王到哪裏去聽說去?
可是,先不說這另有其人穿越而來的幾率何其之低。但是看在這些題目,作為測試題,根本就是一體的,要是傳出去也是所有才對。要是淳王真是如他所說的,是聽說的,怎麽會隻答對兩題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些題目,因為是現代人提出的,都帶有濃重的現代物質文明特征。男子失明那一題。其實他不是坐馬車掉進山洞。而是坐地列車經過隧道。懸崖那一題,帶走男子地不是衙差而是警察。這些,都被林若素為了能表述清楚,而經過思考斟酌全部改頭換麵了。
試問,如果有一個人,恰好也穿越到這個時空,又恰好也知道這些心理測試題,並且恰好也這樣把題目如林若素所想的那樣做了改動,這個巧上加巧再加巧的機率會有多大?應該是,幾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