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衷感謝旺財的表哥的捧場,今天有急事突然回了老家,下午六點多才回來,所以更新晚了,我盡力在十二點之前再碼出一章,求收藏)
左武衛收攏回軍,士兵們抬著已經摔得不成人形的龐震回到大營中,大業皇帝楊廣感其勇武,追封別將,鄉伯,食邑百戶。
次日再戰,尚書右丞劉士龍對楊廣說,渡河數戰皆是府兵精銳衝鋒在前,各地良家子弟組成的新軍一直沒有參戰,攻打遼東城,府兵已經疲倦,不如換上新兵生力軍攻城,新兵雖然戰力不如府兵,但士氣旺盛鬥誌昂揚,或許可一戰而畢全功。
楊廣手裏當時拿著一份望海頓官員呈上來的表章,說是望海頓又有祥瑞出現。天空有一對大鳥,七彩羽毛,長尾繽紛,在望海頓上空久久盤旋不曾離去,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鳳凰。
楊廣大喜,隨口便允了劉士龍的提議,他當日便帶著文武百官在天子六軍的護衛下趕赴望海頓,以宇文述為行軍總管總督攻打遼東城之事,以劉士龍為監軍,專權招降之事,加緊攻城不可懈怠。
於是乎,禦駕親征的大業皇帝帶著蕭皇後和一眾官員以及各國隨軍觀戰的使節排場隆重的向望海頓出發了,這一走,就是數月。
劉士龍的建議,宇文述等府兵的將軍們自然是讚成的。府兵精銳,訓練不易,死傷一人便少一人,他們才不願意自己手下使得順手的老兵大量戰死。於是派出新兵攻城,連續不斷。
大業皇帝楊廣的鑾駕一路往望海頓緩緩而行,沿路官員頓時忙做了一團。
自從望海頓傳出有祥瑞出現之後,這一路上的州縣居然各地皆有祥瑞發生,或者是有巨鯨擱淺而死,象征高句麗不日即亡。或者是有仙鶴叼著自己的羽毛丟在官府門前,象征著我大隋皇帝陛下長壽無疆。諸如此類,每日幾乎都有人報上來,楊廣越看越喜,更覺得此次征伐高麗乃是順應天意民心,不日即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