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從善如流,關於葉懷袖的情節,無論是讀者朋友還是我的編輯海邊一粒沙都表示了異議,我認真的回頭看了下,然後做了修改,真心感激大家的支持,拱手拱手,順便求幾個紅票收藏。
李閑正蹲在地上將剛才看來的陣列畫出來,然後回憶著之前看到的府兵操練心中想得卻是回去後也該想辦法給燕山賊換換裝備了。本來他就早有打算,等達溪長儒將那一千多燕山賊練成可戰之兵後,他自然是要拉著隊伍出去抖抖騷氣的,最好搶幾個不大不小的綹子把裝備換一茬。
不過這次楊廣倒是給了他一條更好的路,雖然艱險了些,有可能丟了性命,但著實是一條更好的發財之道。沒人比他還篤定這次大隋遠征的失敗結局,而且楊廣還讓他進了大軍撤退時候擔任斷後任務的左屯衛。李閑現在就是好像一個饑渴難耐的家夥,隻要能讓自己掌握的勢力膨脹起來,冒險他是不怕的。更何況,若是能拉回去一些左屯衛的兵馬,沿途撿的府兵裝備也夠武裝他的燕山賊了。李閑很早之前就給自己製定好了計劃,當燕山賊發展到五千人馬,他就出去找個實力相差不懸殊的對手狠狠-幹一架然後離開燕山搶一塊更好更大的地盤。
達溪長儒說過,真正的士兵並不是訓練有素就是合格的,要殺過人,流過血,經曆過真正的浴血殺伐才算是合格的戰士。不經曆戰鬥,就算閉起門來在家裏練得再好也沒有用處,不見血的士兵和不見血的刀子一樣,都是擺設。
隻要計算的好,這次遼東之行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大不了轉身就跑,十八騎人少且精銳,想要逃走找準機會的應當不是難事。戰場上局麵若是不利,十八個逃兵,誰會注意到?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在李閑看來可不是什麽丟人的事。
再說,順道殺幾個高麗棒子,就當為了前世出氣了。前世的時候,高麗棒子,還有一個彈丸之地的菲他媽的什麽小國讓李閑無比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