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章種田煽情的,節奏比較緩,想刪掉又舍不得,決定每天二更,不喜歡的可以跳過。)
王婆子母女大喜,一個時辰便可以掙二十個錢,可賣一鬥米,一斤好豬肉,再加上活計也不重,實在是太劃算了。
“今天你們也看到了,還有好些花沒來得及采回來,所以請你們明天再幫我找幾個人來,辰時末結束采收,我便按二十個錢一筐鮮花給工錢。”杜萱娘對王婆子母女交待道。
下午時,杜萱娘又新添了十隻柳條筐和二十隻簸箕,請人在陽光充足的菜地旁搭幾排曬架,花去了二兩多銀子,又重新立了個帳本,與豬肉鋪子分開。
第二日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大晴天,王婆子母女真的帶來了一大堆人,卻是她家的幾個嫂子和幾個與王小蓮差不多大的侄女,侄兒。讓這一家子來幫忙,倒是讓杜萱娘省了不少心,至少不用分開算帳,她隻要點總筐數便成。
有了這一大群人的加入,漫山遍野的忍冬花總算沒有了遺漏的,杜萱娘隻管四處巡視檢查她們有沒有按規定分類采摘,剛開始時,她們總將還沒有完全成熟的花蕾采下,或者將敗花也采下來與金花混在一起,糾正過幾回後,到了第二天采下來的便全部合格了。
每天隻要己時一到,杜萱娘便宣布結束當天的采收,然後將鮮花提回家晾曬,如果天氣好,一天便能將水氣曬幹。
王婆一家有時可得二百多錢,自家人也不計較,當場便按人頭分了,一家人皆大歡喜,都盼著明年能繼續幫杜萱娘摘花。
老王頭眼看一家子都在杜萱娘手中掙錢,做事更賣力,賣肉的時候也都更加熱情周到。
最讓杜萱娘感到欣慰的是張義,那家夥或許是真受了那回記帳的打擊,竟然肯用心讀書,隻要做完他的份內事,便窩進他的小屋,時有讀書聲傳出,為此杜萱娘特意為他重新打了一張書桌和椅子,油燈裏的油也是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