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奶娘果然就去了村子裏,東竄西問的,給巴月拉來了三個人,兩男一女。女的叫張三嫂,和奶娘一樣,也是個寡婦,上有年邁的公婆,下有三個兒女,她一個人撐著家門,十分辛苦,奶娘去跟她一說,她聽得有工錢拿,也不顧巴月在村子裏的名聲並不好,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那兩個男的,一個叫張二楞,一個叫張亮,四五十歲的年紀,原來都是村子裏的獵人,前些年上山打獵,遇著了熊瞎子,一行十幾個人,雖然最終打死了那隻熊,但那十幾個獵人,就回來了七、八個,包括這個張二楞和張亮,隻不這兩個人,一個被咬斷了半隻胳膊,一個瞎了一隻眼,再也不能進山打獵了,如今閑在家中,不過是閑著硝製一下獸皮什麽的,被奶娘賣著一張老麵皮,好說歹說給拉了過來。
一個女人兩個殘廢,巴月雖然有些不滿意,但眼下她急需人手,再說人又是她讓奶娘找來的,再怎麽不滿意,也隻好先將就著用了。
頭幾天什麽也沒幹,巴月就拉著他們幾個一起去割草了,幾乎將這片坡地上所有的蓼草都割了下來,才開始製作染料。不過製作染料的事情,巴月交給了奶娘和張三嫂兩個人,因為時間緊迫,她就和那兩個男人開始染布。
張小虎同誌還來當了兩天免費苦力,不過第三天就跑來跟巴月告別,說是要進山去打獵了,趕在年前,多打一些獵物,好置辦年貨。
巴月惋惜失去一個免費苦力的同時,也拜托張小虎進山的時候注意一下,看看有沒有哪裏還長著大片的蓼草。其實這片坡地上的蓼草已經足夠她用了,隻不過巴月有心,想著以後買賣要是做大了,肯定就需要更多的蓼草,既然這片坡地上有長了這麽多,她相信這附近肯定還有,也算是未雨綢繆,不管用不用得著,先做好準備總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