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這樣的大豐收之中,還有什麽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巴月收到了衙門裏送來的一張罰單,因為她放炮仗,把百陵州的四條主幹道弄得一地的碎紙,衙門裏的差役費了好大勁,才勸動沿街的商鋪住戶出動人手打掃幹淨,因而難免有些怨氣。
這還是看在李老太爺的麵子上從輕處理,不然可不止開張罰單那麽簡單,年前正是衙門裏最忙的時候,巴月還來這麽搗一回蛋,增加那些差役的工作量,怎麽著也得請她吃一頓竹板炒肉才算完事。
當然,這隻是小插曲,巴月高興之下,也就不在乎罰的那點錢了,估計要等她冷靜下來之後,才會感到肉痛吧。
百陵州的商家們的行動力是驚人的,回到臨時租住的小院裏,巴月還沒有來得及把李老太爺給她的布錢數一數,小院的門檻就讓蜂擁而來的商人給踏破了。也許是初次進貨,這些商人也有些沒底,大多隻拿個三匹五匹的,先去試驗市場了。
饒是如此,僅僅一個下午,準確的說,是僅僅一個時辰,她積壓下來的藍印花布就被這些商人一訂而空,可見李府這個金字招牌,那是實打實的有用。
這些商人裏麵,隻有一個姓木的掌櫃,出手大氣,和李老太爺一樣,一下子就訂了三十匹布,還留下了一張名貼,巴月一看,才知道這個木掌櫃是鎮國公府名下的,怪不得說話有規有矩,行事氣派,而且一出手這麽大氣。
瑣碎的事情不多提,總之,在這次大豐收之後,巴月就拉著奶娘和張小虎把百陵州逛了個遍,買的年貨堆了整整一牛車,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回了張家村。
之後的幾天,她就帶著張小虎還有鄒書呆,不停地往返在張家村和百陵州之間,將所有的布都送了過去,收錢記帳的事沒什麽好說的,值得一提的是,她給木掌櫃送布的時候,竟然在鋪子裏意外碰上了那位白家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