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了隱形功能,行動起來卻依舊謹小慎微、戒心重重,生怕因一個不經意的疏漏而損害了整個計劃。
四周空蕩蕩毫無遮攔,隻得選擇更為安全、隱蔽的匍匐前進。
並不遙遠的前進道路上,對麵建築裏不時發出道道激光射線,正自“不知疲倦”地對方圓數公裏之內做著地毯式掃描。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陶鵬竟奇跡般躲了過去。
他緊趕慢趕逼近了那扇似乎是由特殊金屬材料製成的大門前。然而,麵對著極不友善的緊緊關閉著的大門,一時卻也束手無策。
他頗為沮喪地緩步繞行,不時觀察著周圍哪怕是細致入微的動向,希望收獲的不僅僅是失望。
鍥而不舍的努力最終迎來了轉機。就在繞行了堪堪接近一周時,他發現了一副細微得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懸梯。
懸梯柔軟纖細便如發絲一般,緊緊附著在金屬牆壁的表麵,呈與該建築完全相同的銀白色。若不是他突然間靈光一閃,如此隱蔽的機竅原是不易察覺。
他自然而然順著懸梯向上爬去。盡管又細又輕,懸梯的韌性與附著力卻是極高,攀行其上,既身輕似燕如走懸絲,又穩如磐石,不必擔心失足跌落。
就在即將爬到弧頂地帶時,身旁的一扇暗門驀地自動打開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幾令他驚出一身冷汗,他本能地以為有人出現,急忙慌不擇路拉動懸梯閃在了一邊。
良久,眼見並無異動,這才機敏地貼著門內側閃了進去。
裏麵是一條陰暗、狹窄的通道,看上去並不甚長,走起來卻又頗費周折。再往前走,漸漸透出了光亮,而且,隨著進一步深入,光亮也變得愈發強烈,最終,他走出通道進入了一個寬闊明亮的嶄新天地。
此時他才注意到,自己竟是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天窗上。憑感覺幾乎可以斷定此處的光線明顯采自於自然光。然而似這般完全構築於山體之內的建築又是如何行之有效采集到如此充足的自然光線,恐怕就要驚歎於設計者的超人智慧與巧奪天工了。可以想象,將山體各處縫隙間照射下來的微弱光線有機聚焦在一起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進而將整個建築映照得亮如白晝是一項多麽了不起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