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大新朝治下,青城。
春水柔波,堤岸新柳。這一日晴光瀲灩,遙山煙翠,但萬裏長空碧徹,一行白鷺斜飛。
柳絲垂處,泊有一舟。舟上坐有一人,一身青衣,神情悠然而恬淡,正自垂釣。
“先生,先生。”忽然柳絲一動,鑽出一個小腦袋,卻是個七八歲的小童,相貌清秀。隻見他笑嘻嘻地誇入小舟,一屁股坐到青衣人身畔,驚走了正在咬鉤的魚兒。青衣人看著水麵上一陣波紋漸漸蕩開,無奈地轉頭笑看著那小童。
“修兒,又來調皮了。怎麽,今日布置的作業俱都完成了?”
“完成了完成了。抄字五十遍,誦讀經文一篇。全完成了,要不,先生這就去檢查?”那小童笑得促狹,他知道先生上完課後,最是可親。先生午後愛來河邊垂釣,這是他一日間最大的休閑時光,但這時,是決計不會放棄了去檢查他作業的。
“嗯——若是做得不好,明晨可是要受罰的。”青衣人微笑著摸了摸小童的腦袋,笑容有些寵溺。
明晨,不是還有一個晚上麽?到時再去用功吧。小童烏黑的眼珠轉了轉,隨口應了,並回了先生一個無比純淨的笑容。
這青衣人容貌端雅,十分俊美。雖是一身平常的裝束,卻也見得人物風流,氣質出塵。卻正是當年的玉清存。
自那夜離開光泰寺,他改名方獨,一路往東南方向行來。他雖然忍痛離開了淨蓮,但那夜淨蓮懇求而絕望的眼神,久久揮之不散。令他最初的數月不住地心境低落。每經一地,亦不敢多做停留,隻想遠遠地走開。
如此半年,終於在這個江南小城留駐下來。
這地方名曰青城,其實不過是個不大的村鎮。這裏四麵環山,地處僻遠,民風淳厚。因重山遮蔽,道路險難,與外界甚少聯係。
於玉清存而言,卻是個理想的長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