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仇?”高士奎低聲,喃喃的念著,忽地,他似乎把握住了什麽,向前爬上幾步,抬起頭,一臉的討好,道:“王爺,您是說……”
“沒錯!”楊浩冷笑,他湊近那張有些恐懼的臉,輕輕的道:“饒陽,你去饒陽。不過,你必須能忍才有可能報仇!”
“王爺,小人該怎麽辦?”高士奎像抓到了稻草似地。
“哈哈。”楊浩笑了,他輕輕的話在他的耳邊響了起來。
楊浩在營中待了一會,楊義臣來了。兩人商議片刻,如本身的曆史般,楊義臣決定移兵豆子航(今山東惠民一帶),那裏盤踞著劉霸道等人,其人自稱“阿舅軍”,有十餘萬人,聲威極盛。
那楊義臣進兵豆子航後,不久大敗劉霸道,同時上奏皇帝,言明河北形勢。其時是朝中內侍郎虞世基負責把各地上奏的表文呈送楊廣,這位繼承了宇文述意誌的佞臣,知道楊廣不喜歡看到反應各地民變的實情的奏折,故每次有此類奏折多加打壓。不過楊義臣的奏折,卻意外的被楊廣接到,楊廣歎息道:“我原來沒有聽到盜賊發展到如此地步?賊勢發展得這樣快,楊義臣降賊這麽多?”
虞世基卻說:“盜賊都是小股勢力,雖多但終不能成氣候,不必擔憂;楊義臣幾盡剿除盜賊,長期在京城之外擁有重兵,很不合適,不得不防。”
楊廣聽了思考良久,歎息,最終一紙調令將楊義臣召回,以功進位光祿大夫,養在朝中。可憐一個忠心耿耿的老臣,報國無門,不久鬱鬱而死。
這些都是後話。
而此時的楊浩卻是坐在清河縣中,想著事情。高士奎已經被他放走,可是看高士奎的樣子,怎麽可能是竇建德的對手?可是,如今還不到時機,再有兩個月,兩個月就夠了,大隋的最後一個能征善戰的守護者,張須陀就會戰死。楊浩握緊了拳頭,暗想那人究竟怎麽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