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點青眉

第二十九章 開頭不艱難

胭脂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品,曆代典籍中有關胭脂的寫法有很多,如“焉支”、“煙支”、“鮮支”、“燕支”、“燕脂”、“閼氏”等等。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有種說法認為古代胭脂的真正產地是匈奴境內的焉支山,而“閼氏”這個名稱,是對匈奴人對宮廷婦女的一種稱呼,原指貴族正妻,因為這些貴族婦女常用“閼氏”妝飾臉麵,所以“閼氏”成了她們的代稱呼。

據說胭脂傳入中原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後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複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顏料。

婦人妝麵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過陰幹處理,使用時隻要蘸少量清水即可塗抹。

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義。

除了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豔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在隋唐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石榴紅裙”,但也可用來製成胭脂。與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種野生植物,經過提煉加工,則可為化妝材料。蘇方木也名“蘇木”,它的顏色雖比較黯淡,但作為染料的曆史卻很長,早在魏晉時期就是一種主要的紅色染料。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胭脂的描寫,說得非常形象。這種胭脂“也不是一張,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裏麵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鋪子裏賣的不幹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配了花露蒸成的,隻要細簪子上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裏,就足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然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