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十三層宮殿建築,高110米,海拔3750米以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全建築倚疊砌,蜿蜒至山頂,10萬多平方米,人們在數十裏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標誌。
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藝術寶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山錄],7世紀吐蕃鬆讚幹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乃建此宮而居。以後兩次毀於災害兵火。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擴建,曆時半個世紀始具規模。
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後,成為曆代達賴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體建築分白宮和紅宮,主樓十三層,高115.7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布達拉宮是曆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曆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名家之手。紅宮居中,供奉佛像,鬆讚幹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每逢節日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鬆茸平展的baima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