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超陸權強國

第二十六章 此公---熊秉坤

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初,殘暴、腐朽的滿清對於中華大地的通知因為連年的對外出賣主權,對內鎮壓民眾起義而降到了到冰點。隨著傾向於革命的元老重臣--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幹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以來,滿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也不得不對教育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先是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製,廢除科舉製,隨後於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正是得益於此,大量期望通過學習國外先進製度而改變中國貧窮落後外貌的仁人誌士們通過不斷的嚐試,力圖強兵富國。

然而,腐朽的滿清貴族並不願意放棄他們對於國內的腐敗統治,中俄中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軟弱無能之後,於1906年,滿清朝廷為了加強皇權而拋出的「預備立憲」,更是令廣大立憲派對其不滿。1908年,執掌滿清這座已經到處漏水大船的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後不久,先是罷免了北洋巨頭--袁世凱,其後一年,前湖廣、兩江總督張之洞離世,本就艱難維持的滿清這艘巨艦,再次失去了兩大支柱之後,政治經驗不足的年輕攝政王已經逐漸的失去了對這個帝國的掌控!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誌會,推舉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十萬計。清政府下令鎮壓。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誌會代表,槍殺數百請願群眾。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誌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將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