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鄂中那邊,李漢正在小心經營著自己剛拿下的一畝三分地。
而外麵的世界也開始變的逐漸精彩了起來。
自革命黨用都督黎元洪的名義通電全國,宣告武昌光複。同時致電上海,催促居正、黃興、宋教仁到鄂,並請孫中山速回國主持大計。
不得不說,張振武等(孫武此時還沒就任軍務部長)的這一步棋走得十分高明,通電一處,省內震驚,國內轟動。武昌三鎮到處傳言:“原來黎協統都是革命黨!”。
殘敵紛紛投降或逃竄。
但黎元洪本人卻不情願,麵對既成事實,他真的做起了“黎菩薩”,任你怎麽相逼就是不張口,甚至鬧過幾天的絕食,好似真要為朝廷盡忠一般。
他乃是老成謀國之人,否則也不能這幾年來一邊依靠著瑞澄與第八鎮的張彪爭起了省內掌兵之權,而另一邊卻又能與他張彪相交莫逆,甚至連他的對手都對他佩服不已。
因此別看他表麵上如此做派,心裏早就盤算妥當:革命的聲勢是越來越大,看樣子似乎有成功的可能,但現在才剛開了個頭,最適合自己的莫過於安心做他的傀儡、不發表發表意見,革命黨叫幹什麽就幹什麽。私下卻暗中聯絡二十一混成協殘部,萬一將來清軍成功奪回武昌他也好自稱乃是遭到黨人幽禁,其餘一切不知。
當然若是革命黨僥幸得了天下,以他天下第一軍政府都督的威望,日後說不得會飛黃騰達成個什麽光景(曆史上的確如此)。
立憲派湯化龍原本是諮議局議長,現在也像模像樣地參加了臨時政府,還擔任了政事部部長,年初口口聲聲要求立憲的人現在搖身一變,唱起革命高調來居然也不落於人後,也成了標準的革命黨了,真是變得比誰都快。
在他的榜樣作用下,一大批舊官僚、立憲派進入了革命政府,對於這些省內素有公望之人,共進會的一幫人雖然不舍,但是卻也不能像對待熊秉坤、李漢等或給個參謀的閑職、或者幹脆就不去理會了,因此李漢離開的數日後,這軍政府內的形式有開始變了味道,至15日譚人鳳、居正等同盟會大佬到來之時,臨時軍政府內混入的鄉紳、舊官僚、立憲派之流已占去了軍政府近三、四成的位子,雖說大多都是閑職,不過還是有不少像湯化龍這樣的精明之人躋身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