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烽煙

第八十四章 當道士遇到和尚之前

(PS1:有鄭州的哥們再追看烽煙?嗯哼,廢話不多說鳥,某刀和城爺都在北環混呢,咱有空聚聚。PS2:謝謝黑衣叔和皇子的每天捧場,謝謝你們的紅票,嗷嗷,抱抱。)

龍虎山(注1)原名臥龍山,是炎國南方毗鄰沼澤之地的一處靈山秀水,此地群峰綿延近百裏,拔地而起沒有源頭和支脈,《帝國遊記》裏記載說曾經有七七四十九條騰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後來第一代天師張一道在這裏修道煉玄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張一道才把山名改為龍虎山。

論其曆史,龍虎山比懸空寺的曆史更加悠久,隻是從炎國建國以來,佛教一直是國教被人熟知廣為傳頌,而道教因為其曆史原因和神秘性反倒慢慢衰落了下來,據《龍虎山誌·卷二仙人》記載,自張一道始,曆代天師均居於此,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

炎曆3728年,隨著陸天行即位,道教被封為國教,世人才慢慢知道了這個已經世襲道統一百三十七代,奕世沿守近1800餘年的玄學道門。而世人多數不知的是,也就因為道教被封為國教,道教一分為二分為龍虎宗和正一派,就像現在被稱為國師的張斷章,是龍虎宗的領袖,受炎國皇帝陸天行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居住在離火城中。而正一派則是以張青鸞為首的道教子弟,依舊居住在龍虎山中蓄滿發修身修命,偶爾下山雲遊求道行醫問藥,以濟世度人靜坐葆真為修行的目的。

此刻炎國國師張斷章的大弟子,在炎國離火城被很多達官貴人稱為大宗師的張傾城看著高聳入雲懸空寺,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張傾城約莫四十歲,身形偏瘦,蓄發挽髻,頭戴五嶽真形冠,身著帶有各種繡花圖案的班衣,腳蹬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的雲履,除此之外,他腰佩葫蘆,後背金柄拂塵,手裏拿著一個玉製的陰陽環,在他的身後是一行十八個弟子,各個頭戴黑色布緞所做的道巾,因為在道教子弟看來,黑色在五行中對應水,而水暗含道教子弟所崇奉膜拜的“上善若水”,以應萬世不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