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小時。
第五大道位於紐約的曼哈頓。
它是位於紐約中心部位的一個小島,介於哈得孫河和東河之間。作為紐約麵積最小的一個區,它同時也是紐約最富裕繁華的一個區。
如果說美國是世界的中心,紐約是美國的中心,那麽曼哈頓就是紐約的中心。
百老匯、華爾街、帝國大廈、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園、聯合國總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歌劇院這些響當當的名字和它們所代表的繁華之地全部都集中在曼哈頓島。甚至於聯合國總部也設立於曼哈頓東河西岸。
這裏曾經是最令人向往的聖地,這裏的一舉一動,甚至於一個噴嚏都能讓世界的金融震蕩不安。
有人曾經豪言:要毀滅世界,隻需要摧毀華爾街就夠了。
考慮到那場曾經席卷世界的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風暴,此話到也有理。
然而“WallStreet”,其實也不過是曼哈頓金融力量的一個縮影與集中點。
黑色奔馳沿著大道一路行駛,曾經的曼哈頓,行人們總是匆匆在街上行走,仿佛每分鍾都是幾百萬的大生意要做,女郎們總是豔麗多姿,四處尋找著有錢的闊佬,到處都是玻璃幕牆閃閃發亮的高樓大廈,一幢幢摩天大樓鱗次節比。
但是隨著美國內戰的發生,曼哈頓的繁華正在遠去。
位於第一大道和第44街交口處的聯合國總部大樓已經搬遷,位於紐約的34街的帝國大廈早已倒塌,遠處高大的自由女神像已化成一片廢墟,華爾街的繁華不複存在,交易所變得空空蕩蕩,寥落無人。
聖保羅大教堂,聖帕特立克大教堂、百老匯還有那華爾街路口的聖托馬斯大教堂,這些代表性宗教建築在戰鬥中被摧毀,宗教信仰在混亂中破滅,上帝救不了他的信民,唯一能夠自救的惟有槍。
種族內戰使得美國損耗嚴重,經濟大幅受損,再看不到昔日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