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義州,這一路行來,李如楠看見最多的就是逃難的朝鮮百姓,一個個蓬頭垢麵,衣不遮體,李如楠甚至都在想,就算是沒有小日本過來搗亂,這些百姓的日子,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
不過讓李如楠意外的是,遇見大明的軍兵,這些朝鮮百姓居然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撲上來,拉著明軍的手,雙眼含淚的來上一句:“同誌,你們可算來了!”
而是驚慌失措的四散奔逃,這讓李如楠不禁大大的鬱悶了一陣,不過在看見了史儒所部親兵的表現之後,頓時也就釋然了。
兵匪一家親,這在後世不過是句調侃的話,但是用在史儒親兵的身上,那是再貼切不過了,那些個老兵油子居然公然搶.劫,那些朝鮮百姓的身上,他們但凡是看得上眼的,通通搶來據為己有。
史儒居然不聞不問,就連那個充當向導的楊賢碩似乎也覺得是理所當然,一點兒為本國百姓伸張正義的心思都沒有。
李如楠再去看自己的屬下,就連孫興,趙老三這兩個碩果僅存的百戶官看上去也是躍躍欲試,麾下那些軍戶,就更不用說了。
很顯然這種事情,在大明那都是見怪不怪了,隻要一打仗,不管是官兵還是土匪,抑或是什麽叛軍,對於老百姓來講,那都沒有一個好東西。沒有人會注意保護百姓,當官的要是不縱兵劫掠,那就是好不錯的了。
更何況是到了朝鮮,這地方天高皇帝遠的,又不是對付自家人,他們更不會有什麽心理負擔。
史儒還笑嗬嗬的對李如楠道:“李將軍!軍中寂寞,這些百姓之中,若是有瞧得上眼的,不妨帶上一兩個,能跟著李將軍,也算是他們的福氣了!”
李如楠聞言,頓時一雙眼睛瞪得老大,這史儒分明是公然讓他違反軍紀啊!
慰安婦!
這事李如楠此刻,頭腦之中閃現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這麽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