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要來了!
李如楠的心裏帶著隱隱的興奮,這可是實打實的名將,不像其他人,李如楠隻隱隱約約的急著一個名字,李如鬆他前世可是讀過不少相關傳記的,史書上說他堅毅果敢,恢宏大氣,有名將之風。
曆史上大明援朝抗倭,幾次著名戰役,也都是他親自指揮的,平壤大捷,碧蹄館血戰,打得是蕩氣回腸。
李如鬆一到,這仗也不用打得這麽憋屈了,名將是幹什麽的,還不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戰生千裏之外,戰勝頑敵,宣揚國威的。
最重要的是,自家哥哥到了,李如楠對曆史走向的把握,這些也有了用武之地。
一大早,李如楠就帶人到了寬奠堡十裏外迎候,這次不單單是老大李如鬆到了,老二李如柏,老五李如梅也都一並在軍中。
總經略雖然是宋應昌,但誰都知道,這次入朝的總指揮,就是李如鬆,攜寧夏大勝之位,放眼天下,大明朝的那些軍將,還有誰敢和李如鬆爭鋒。
李成梁雖然沒有被起複,但李如鬆肩扛重命,李家複起,這是明眼人都看得見的,寧夏叛亂,要用李如鬆,倭寇侵朝也要用李如鬆,說李家是大明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都不為過。
這些天,那些個出自李家門牆的軍將看人的眼神都是往上瞟的,怎麽樣?到了關鍵時刻,還要看咱李家人的威風。
“大哥他們怎的還沒到!?”
重生之後,李如楠雖然對自己的身份已經認可了,但是稱呼李成梁作爹,他還是不免感覺有些憋屈,但是對李如鬆叫一聲大哥,這可是真心實意的。
誰讓李如鬆是名將,在曆史上閃過了那麽大的光,至於李成梁,李如楠總覺得這位老先生的戰績有著很大的水分。
一旁的來順忙道:“打前站的李興說過了,今天一定到,九少爺再等等,要說大少爺這次在寧夏打得真是威風,之前兩任總兵,都被那番人砍了腦袋,結果咱大少爺一到,沒用三個月,就把叛亂給平了,這大明朝的天下,到了什麽時候,也還是要咱李家人撐著,旁的人根本就不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