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援朝大軍經過了一路的跋涉,總算回到了遼陽,各處軍馬將在此地休整一段時間之後,等候朝廷的封賞,然後各自開拔,返回駐地。
封賞這一節自然是不能少的,千裏做官隻為財,當兵的拎著腦袋,在戰場上浴血.拚殺為的是什麽,還不就是升官發財。
一顆首級三十兩銀子,這個是不能少的,不管是誰,也不管在這件事情上上下其手,中飽私囊,錢到了各級將官的手裏,該怎麽下發,那是他們的事情,朝廷要想節省這筆開支的話,那除非是當真天下太平,到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日子,用不著這群丘八了。
李如楠自然是不用等了,到了遼陽的第二天,他就收點了行裝,帶著犛牛鎮的軍戶們返回了鐵嶺衛,李如鬆因為有大軍要照應,是不能離開的。
離開的時候還是春天,再回來的時候依然是白雪皚皚,隻不過這支部隊的規模要小了很多,這讓李如楠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出門的時候有兩千人,回來的時候能帶著的隻剩下了六百多人,除去此前因傷留在寬奠堡的,這一次出征,李如楠麾下的千戶所戰死者超過了千人。
“少爺!家裏老爺,奶奶,和少奶奶他們都在等著了!”打前站的來順策馬回來,臉上帶著隱隱的興奮,顯然離家日久,他也著急回去了。
李如楠沉吟了一陣,道:“先不忙回家,兄弟們的遺骨還帶在身上,先把他們送回去才是正理!”
李如楠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前世當兵的時候,每次執行任務,總是少不了生離死別的,眼看著朝夕相處的戰友,在自己的懷裏變成冷冰冰的屍體,李如楠更是沒少見到。
但是一下子死了這麽多人,李如楠的心裏還是有些接受不了,那些戰死的軍戶,都是沒有撫恤的,如果沒有他接濟的,一下子失去了家裏的頂梁柱,可以想象那些軍戶家庭日後的生活將會變得何等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