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球在腳下

第八十六節 以後的路途

德尚如此簡單的答應了趙亞寧的回國參賽,讓身為經紀人的張元也感到有些難以想象。

雖說按照俱樂部和國家隊之間的約定俗成的規矩,國家隊招人,俱樂部一般是不能反對的。但是那樣的規定,畢竟僅限於國家隊,而不是連青年隊都包括在內。中國隊這種把已經在俱樂部打上了主力的球員召回打青年隊比賽的做法,如果遇上一些不太開通的主教練,就算能夠同意,也會抱怨很久,而絕對不會如此痛快。

但是張元在和趙亞寧聊了一次天之後,就明白了德尚的想法:德尚的目的不在於如何重視這個青年隊比賽的機會,他的目的是教給趙亞寧最基本的敬業。這些東西,在他看來比成績更重要。

這也讓張元私下裏讚歎了幾句:這樣負責任的教練,才能教導出出色的球員,帶領出出色的球隊。如果是在國內,那些教練們肯定不會這麽做,說不定還會支持球員的想法,幫著球員裝病躲避國家隊的召喚——那樣做的話,這個賽季的成績確實是保住了,但是對於年輕球員來說,遇到點麻煩就想著如何靠小手段來躲避,如何靠小技巧來通過,沒有敬業心,沒有責任感,想要進步,也就無從談起了。

比起外國人的足球訓練經驗和足球訓練課程,倒是這些先進的思想更值得學習。中國體育在唯金牌論的指導下進行著足球教練,從來沒有成功過,可是越是失敗就越是唯金牌論,結果離金牌越來越遠。改年齡,裝傷病,論資排輩,黑錢交易,這些事情在中國足球中的出現,歸根到底,全都是中國足球隻知道成績,不顧其他的事情造成的惡果,可惜的是,中國足球還是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清末的洋務派搞了半天的實業救國之後,被證明不可能,才走上了變法革命的道路。而中國的足球,需要多久的技術迷信,多久的戰術迷信,多久的崇洋媚外,才能走上正途?中國其他的事情都是理論聯係實際,理論指導實際,為什麽到了足球上,就不再重視上層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