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片刻,篝火那邊的幾個革命軍模樣的人吃完了東西。其中一個隊長模樣的人站起身來,拍了拍衣服上的幹糧屑沫,對其他人吩咐了一句:“同誌們都準備一下吧。阿陳,把火滅了,咱們準備上路吧。”
其他幾個人紛紛將沒吃完的幹糧收拾了起來,開始檢查隨身物件,篝火也用灰土撲滅了。
隊長將步槍背在了肩膀上,慢條斯理的走到了岩石這邊,說了道:“李福林同誌,我們就此分道揚鑣,人質你可要看好了,一切要遵照原定計劃行事。事成之後,我們老地方再相聚,到時候兄弟們都為你們慶功。”
大佬站起身來,哈哈笑了笑,向這革命軍隊長拱了拱手,說道:“這位同誌太客氣了,這是我老李加入同盟會第一次的行動,你們放心,我老李一定按照計劃把這件事辦妥了。還未請教同誌尊姓大名呢?”
隊長笑了笑,說道:“在下關仁甫,字嘉美,是廣西上思支會的。這次與李兄合作甚是愉快,希望下次能繼續合作了。”
大佬李福林豪邁的說道:“好,事成之後咱們再聚。關兄先走一步。”
關仁甫點了點頭,然後回頭向篝火那邊的其他揮了揮手,說道:“兄弟們,走。”
這一隊人就沿著山林向東北方向去了。
山坡上的吳紹霆聽見這兩個人的對話,知道了這大佬名叫李福林,革命軍那邊的領袖叫關仁甫,心中不由的震動了一下,尋思道:媽的,這兩個人可都是未來粵軍的大腕呀,尤其是那個李福林,將來還是粵軍五大軍閥之一;至於關仁甫好像是1922年時,被陳炯明給收編了的一個人物。
李福林和關仁甫都是辛亥革命之後,廣州起義時地方民軍的領袖。
前者從小不曾好好念書,整日遊手好閑,成為了鄉村的一個土霸王。不過李福林這人膽子很大,曾經多次混入廣州城內打劫富商和官府。據說有一次李福林用一根黑色的燈筒冒充步槍,衝進了廣州鹽稅衙門搶劫,因此外號“李燈筒”。1907年時在南洋結識了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廣州起義時,他糾集了鄉村青壯,組成了革命軍“福”字營參加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