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九陽真經》中克敵製勝中的要訣,在侯青雲看來,比記載一兩門具體的武功要有用得多!
畢竟到了大高手境界,無論何種武功,一招一式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這時候更需要的武學道理,而不是一兩招精妙的武功。就好比黃藥師的各種奇門功夫,精妙繁雜遠勝降龍十八掌,卻沒有哪門功夫能夠與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相媲美。
侯青雲向老頑童、郭靖二人講述的武學道理,其內涵的範疇已經遠遠超出了罡氣護體這門防禦功夫。
雖沒有九陽神功的具體修煉口訣,但以老頑童之資,陡然間聽聞《九陽真經》中的武學至理,再結合老頑童多年來自己的領悟,頓時便如走進了一棟新的武學殿堂,得以窺探其中無窮奧妙,一時間如癡如醉,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而郭靖對四兩撥千斤這些道理雖然似懂非懂,但侯青雲將自己的感悟說出來後,郭靖則能聽懂一些,也有許多感悟。
武功招式不熟可以慢慢練,但武學精要卻是需要悟性去領悟了,當然有個好的師傅也很重要,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郭靖在這方麵就差了點,江南六怪實在算不上合格的老師。
“這些道理看似繁瑣,說白了也很簡單。我就說說‘借勢’吧,就好比宋、金兩國交戰,金人兵強馬壯,宋人兵乏馬少,正麵對決是敵不過了,卻可以利用山勢陡峭、水路迂回等地勢彌補劣勢,甚至可以采用奇襲、燒糧、斷後路等奇招製勝。作為戰場統領的你就必須要有掌握全局的眼光……”
“武學上也大抵如此,功力低,招式不如對手精妙,同樣也有以弱勝強的打法,天時、地利、人和,乃至一草一木都是你可以借勢的對象……當然實際應用更複雜,自己感悟重要,勤學苦練中方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