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伐清

第七節 窮途

清軍退走後,明軍就收集木材點燃篝火,聚攏起來把那些濕衣服烤幹。鄧名現在有些後悔把裹著羽絨服的包袱放在營地裏了,估計現在已經和大營一起被燒成了灰燼。幸好與鄧名上學的華北相比,重慶的冬季要暖和許多,沒有那種像刮骨刀一樣的寒風,也沒有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

唯一能寬慰自己的,就是鄧名把那串珠子掛在脖子上,帶在了身邊——這是他僅存的一點財物,除此之外連一個銅錢都沒有。鄧名一點也不知道這串珠子在古代能值幾個錢,無論是趙天霸還是周開荒,都絕口不提他們曾經見過鄧名的“寶物”。鄧名隻是為了在危難的時候也許能用這串珠子換一口幹糧,救自己一命。

周開荒和其他一些軍官把散兵聚集起來,清點出一千兩百多名士兵。沒有任何高級將領,最高也就是千總這樣的中級軍官,因為周開荒是袁宗第的親信,所以隱隱已經成為眾軍官的首領。有人覺得鄧名好像是袁宗第新招的師爺,也想讓他參與到決策層中,不過鄧名自知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堅決不肯給大家添亂,要當一個隻有耳朵沒長嘴巴的閑人。

議論的結果是,大家缺衣少食,要想活下去就必須盡快返回根據地,所以立刻要行動起來。前麵的山路崎嶇,人煙稀少,大家一致同意沿著長江走,岸邊比較平坦好走,也不容易迷路。估計文安之的主力部隊會沿著長江往重慶進發,那些人都是與袁宗第、周開荒同樣的闖營餘部,一日與大軍相遇就早一日平安。

討論結束後,眾軍官等著周開荒下達出發的命令,但後者卻沉思了一會兒,又開口詢問眾人的意思:“不知道新津侯那裏怎麽樣?”

譚詣趕到重慶城下的時候對袁宗第和譚文說,新津侯譚弘也已經出發,比文安之率領的主力還要出發得早,到達重慶會更快一些。但是譚弘和袁宗第的關係非常疏遠,周開荒和眾軍官對譚弘不敢相信,若是譚弘和譚詣一樣叛變明廷,那麽鄧名所在的這支軍隊就仍在險地。考慮到譚詣和譚弘之前總是一起行動,而且互相通報,就顯得更加可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