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伐清

第八節 進軍

鄖陽、穀城、襄陽都屬於漢水流域,穀城位於襄陽的上遊,而鄖陽又是穀城的上遊。在這段漢水的南方不遠,還有兩條支流,分別是白水河和馬欄河,它們都從西南流向東北,走勢接近平行線:白水河途徑竹山流向鄖陽,馬欄河途徑房縣流到穀城(當年張獻忠的蟄伏地)附近。

明軍此次出兵到底會不會到達襄陽城下,還要根據出兵後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糧草收獲頗豐,或許可以到襄陽城前耀武揚威,如果所得很有限的話,那當然還是盡早打道回府為好。而鄖陽、穀城附近大致就是此次明軍的主要目標。

雖然湖廣一帶的道路比夔州要強很多,但陸路仍然比較崎嶇,明軍每次襲擾清軍控製區時都盡可能地利用水道。以往明軍進攻鄖陽的時候,郝搖旗就會以竹山而不是以房縣為出發基地。竹山和房縣的距離並不遠,到鄖陽的直線距離也相差無幾,但從稍微靠西北一些的竹山出發,可以利用白水河水道,對於缺乏人力和畜力的明軍來說,這條水道讓他們無論是進軍還是搬運物資都會方便很多;而如果進攻穀城的話,那出發基地肯定會是房縣,因為可以使用馬欄河。

因為此次進攻明軍的兵力雄厚,所以計劃兩路並舉,巴東劉體純、興山李來亨加上郝搖旗的主力從房縣出發直搗穀城,而大昌袁宗第、大寧賀珍就和竹山的駐守部隊一起進攻鄖陽。這個計劃是李來亨拿出來的,他認為這樣比較穩妥,若是襄陽的清軍有支援上遊意圖的話,他們沿著漢水而上首先會遇到較強的一支明軍。這種部署有助於嚇阻襄陽的清軍,讓上遊鄖陽一帶的袁宗第、賀珍等人能夠比較安全地行動。

不過郝搖旗認為這純屬多此一舉,因為湖廣的清軍精銳此時還深陷西南沒能返回,就是他自己一路也足以對付本地的守軍,更不用說還加上其他幾路明軍的增援。而且這種部署還會導致把郝搖旗的部隊一分為二:一部分跟著李來亨、劉體純去打穀城;另外一部分跟著袁宗第、賀珍去打鄖陽,但既然李來亨堅持,郝搖旗也不固執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