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發出征討檄文,其中提到大兵五十七萬出夔東,這個數字是袁宗第提出的,並且得到劉體純和郝搖旗的一致讚成。
“會不會太多了?”離開襄陽南下的時候,鄧名有些不放心,他感覺把軍隊的人數誇張兩倍就差不多了,四倍已經過分,可袁宗第一張口就是十五、二十倍地往上長,真有點撒豆成兵的氣概啊。
“不多,一點兒也不多,剛剛好。”郝搖旗答道。
和前些天一樣,袁宗第留在後隊負責善後工作,劉體純召集爆破小組舉行討論會,賀珍第一百遍地清點他此番出征所得,隻有喜歡聊天的郝搖旗和鄧名閑侃。
“一般說來,大部分都是兩、三倍於實際兵力吧?”鄧名問道。在他的印象裏,這個時代的軍隊有十萬人自稱二十萬,有二十萬人自稱五十萬,而有四十多萬人自稱百萬也許屬於正常的現象。
“所以我們要多說一點。”很顯然,郝搖旗認為這隻是多說了一點而已。他有成功的例子,隨口就說出來了,是永昌元年李自成東征的故事:“劉將軍(劉宗敏)帶著一萬五千人的前軍,便自稱統領先鋒五十萬;闖王親領百萬於後,其實闖王當時手裏隻有四萬人出頭。”
“一萬五加四萬多,算六萬好了,號稱一百五十萬,二十五倍!嗯。”鄧名點點頭,怪不得袁宗第會提出這麽一個大倍數,而且能夠得到劉體純和郝搖旗的讚成,原來他們是有成功經驗啊:“結果沿途的山西守軍怎麽看呢,他們都認為闖王至少有七、八十萬人嗎?”
“東征一路上,山西、直隸兩省的數十萬守軍聞風而降。”
“人心啊。”鄧名歎了口氣。
雖說李自成當時是虛張聲勢,但歸根結底還是當時的軍隊、百姓對明朝已經徹底失去信心了,若不是滿清入關,恐怕不會有人還會打著明朝的旗幟戰鬥到現在。現在鄧名遇到的情況是,湖廣的縉紳還不像北方士人那樣甘心情願地服從滿清的統治,湖廣的綠營也遠沒有北方綠營那樣肯為了滿清和明軍血戰到底,或許稍微虛張聲勢一番,對鄧名的進軍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