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自稱擁兵五萬,其實這個數字裏含有大量的老弱病殘。此番從夔東出發時李來亨帶了三萬人,在夷陵等地招兵買馬後,兵力翻了一番,除去在各地留守的士兵外,他身邊還有兩萬多士兵。
對於劉體純、袁宗第等人來說,消滅胡全才帶到鍾祥來的清軍後,每個人又分到近三千套盔甲,這些物資他們都需要暫時收入倉庫,沒有那麽多的可靠士兵可以使用這些裝備。賀珍甚至需要建立大量的新倉庫。但對李來亨來說,分到的盔甲遠遠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若是放在一年前,李來亨能夠繳獲三百套盔甲就很高興了:已經被堵在興山好幾年了,幾乎全部的人力都用來生產糧食,沒有富裕的力量來自產盔甲,永曆朝廷又很少撥給夔東眾將物資,李來亨手下的五萬大軍中有三萬多丁壯,但盔甲隻有兩千多副,很多戰兵也隻有布衣服。
正所謂人窮誌短,那時李來亨要是能得到十副盔甲都能高興半天,再老舊的甲胄也舍不得丟掉,一定要設法修補。這次出兵後,李來亨從夷陵等地的庫房裏先後找到了一百多副清軍撤退時沒有帶走的舊甲——或者說這些棉甲實在太破舊了,甲片已經鏽透,棉花也大片發黴,清軍已經不把它們視為有價值的裝備。但李來亨還是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派人專程送回興山基地進行修補。即使鏽得全是窟窿的甲片,也比布衣服強啊。
極差的裝備也是李來亨難以堵截張長庚突圍的原因之一。李來亨雖然帶著兩萬多士兵趕到漢水下遊,但他們手中的武器質量也不必身上的盔甲強多少。在堵截張長庚時,明軍的弓箭對清兵威脅不大,但清軍的弓箭卻給李來亨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很多闖營的軍官被流矢所傷。
與劉體純等人會師後,李來亨分到了兩千五百副盔甲,大批的糧食、布匹和四千兩銀子,當晚袁宗第又拉來兩車銀子,把鄧名許給李來亨的贖人費轉交給他。這麽多收入讓李來亨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好,他手下同樣人人歡欣,很多興山官兵都和他們的將軍一樣,整夜無法入眠。這些興山兵一個個躲在被窩裏,掰著指頭數人頭,反複計算著軍中有資格分得裝備的候選人是誰。軍官揣摩著自己能得到的裝備數目;而士兵不但要計算自己頂頭上司大概能得到的數量,還要評估自己在隊中的地位,猜測能不能落到自己頭上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