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關之戰,明軍戰前的偵察顯然不夠周詳,明明敵人營地中差不多有三千清兵,李星漢卻認為隻有一、兩千人。主要原因一方麵是偵察時間太匆促,另外也是清軍麻痹大意,完全沒有戒備,營地周圍沒有幾個哨兵,使得明軍斥候得出對方實力不足、乃是烏合之眾的印象。從戰鬥結果看,這一支近三千人成建製的綠營部隊,抵抗的強度並沒有達到鄧名的預計——原本鄧名認為營中最多是兩千雜兵。
此戰明軍俘虜了數百俘虜。衛士們根據前幾次的俘虜政策,估計鄧名還會對這些俘虜比較寬容,但是今天鄧名的反應卻完全不同。鄧名對衛士們和浙軍軍官們說,讓那些被明軍救出來的婦女去指認一下,凡是把她們從家中掠走的清兵,還有那些在鎮江搶x劫民財的清兵,都要挑出來,看看能認出來多少。
“這些亂兵,還有他們的軍官,”鄧名輕輕揮手作了一個劈砍的動作,對浙軍軍官們說:“你們看著辦吧。”
雖然鄧名沒有明確交代要怎麽處置,但顯然是不打算讓他們活,也就是捆起來扔進江裏還是斬首的區別。
不但鄧名今天的表現出乎衛士的意料,而且衛士們和浙軍軍官們的反應同樣出乎鄧名的意料。
“殺俘不祥。”任堂首先提出反對意見。
在戰場上士兵即使將跪地求饒的敵兵殺死,任堂也不會認為這是殺降,隻是不接受對方的投降而已。在這個問題上,鄧名的看法也差不多,不可能為了敵人去責怪一個己方正在戰鬥的士兵。
但幸存到戰後的敵軍士兵,或是成建製放下武器投降的敵軍,鄧名之前一直給予很好的待遇,任堂反對的是將他們無緣無故地處死。
“我並非無緣無故地處死他們,他們奸x**擄掠,不能饒恕。”鄧名反駁道,對於洗城這種行為他感到無法容忍,鄧名奇怪地問道:“張尚書有令,士兵就是拿了百姓一文錢也要處死,你認為張尚書做得很對。但這些禍害百姓,搶掠、販賣良家婦女的賊,你居然會替他們求饒?”